close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道 為人熟悉的民歌《茉莉花》,原來是起源於明朝,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對貪腐深惡痛絕,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一次聚會時,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原曲表達了反貪之意。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28日報道,原《茉莉花》中分別提到茉莉、金銀和玫瑰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茉莉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如果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象徵富貴,“有心來採”,也要小心“刺兒把手扎”。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擁護,於是就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我從未見過有人能像中國人那樣唱歌,歌聲充滿了感情而直白。”18世紀末期,一位初至中國的英國年輕人,在他隨身攜帶的記事本上記錄下他初聽到中國民歌《茉莉花》時的心情,而他正是為賀乾隆八十大壽出使中國的馬嘎爾尼的私人秘書,也無意間促成了《苿莉花》與歐洲的奇緣,據音樂理論家錢仁康先生考證,《茉莉花》是“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  (原標題:台媒:民歌《茉莉花》起源於明朝 本意為反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35jpli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