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雲武 陳新竹售屋永剛 謝璐
  通訊員好房網 王海燕 鞠文霞 孫應德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固態硬碟開展以來,長沙縣全縣上下大興勤政為民之風、清廉簡樸之風、健康生活之風、求真務實之風,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彎腰低頭傾聽群眾心聲,撲下身子為民辦實事,處處清風撲面,一派和諧景象。
  從生SD記憶卡豬養殖到特色種植,看勤政為民之風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鎮,長沙縣路口鎮的生豬膠原蛋白養殖一直很發達,最多的時候,生豬存欄量超過10萬頭,平均每人養3頭半豬。
  養豬給農民帶來了財富,但過度養殖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近年來,長沙縣大力開展生豬退養,路口鎮還實現了禁養區生豬清零。但在限養區的部分村組,生豬退養工作進展緩慢,甚至出現了“釘子戶”。老百姓為什麼不願意退養生豬?5月底,長沙縣路口鎮黨委書記胡闐帶著問題,來到聯繫點長春村走訪調查。在村民黃新林家,胡闐一點數,黃家養了38頭豬;而按照規定,該村屬於一級限養區,每戶不能超過20頭豬的存欄數。胡闐和黃新林一家聊開了。
  原來,50多歲的黃新林腿腳有先天殘疾,幾年前才找了個外地堂客,也沒生兒育女,家裡經濟來源全靠養豬。“我也不想喂那麼多豬,現在豬價低,起早貪黑也掙不到幾個錢。但我沒手藝沒門道,到外地打工腿又不方便,只好靠著養豬過日子。”黃新林把自己的苦衷一股腦倒給了胡闐。
  胡闐調查走訪發現,不養豬沒出路,這正是生豬退養工作難開展的主要原因。找到癥結後,路口鎮黨委、鎮政府有針對性地發力,一方面出台扶持政策,鼓勵引導明月村藍莓基地等本地企業、項目發展壯大,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另一方面在全鎮推廣食用菌、瓜果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讓農民有新的致富途徑。目前,該鎮生豬存欄數已不到1萬頭。
  胡闐的作為,正是長沙縣黨員幹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切實為民服務的一個縮影。
  按照“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的原則,長沙縣各級黨政部門深入聯繫點聽民聲,推出了系列便民特色服務:該縣政務中心出台“預約服務、代辦服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等服務,確保每一名辦事群眾都能在承諾時限內辦成所需業務;縣人社局主動上門,為上海大眾項目的員工招聘、職工參保提供“一條龍”全程服務;星沙街道涼塘路社區實施錯時上班制度,中午安排專人值班,晚上工作時間延伸到8時,使社區居民在休息時間同樣辦事方便……截至6月底,全縣102個活動單位已累計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舉措600餘項,惠及群眾150餘萬人次。
  從大圍桌到自助餐,看清廉儉樸之風
  7月14日中午,長沙縣林業局職工食堂,長沙縣委書記、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懿文和縣長張慶紅一邊吃著兩葷一素的套餐,一邊和周圍的群眾交流談心,餐桌上歡聲笑語,氣氛融洽。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天都能看見。
  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沙縣委、縣政府大院一直沒有機關食堂。縣委大院附近幾個小區里的家庭餐館,成了一些部門的小食堂。就餐時,不管人多人少,都是一桌子菜。群眾對此頗有微詞。沒有食堂而在外租房辦食堂或在定點飯店用餐的縣直機關單位共有37家,涉及800餘人。
  在長沙縣機關作風建設會議上,楊懿文宣佈:全面清理機關小食堂,取消圍席,所有的機關食堂一律推行自助餐,一般公務接待均安排在食堂統一就餐。
  現在,37家沒有食堂的機關單位紛紛與有食堂的單位對接:縣政協28名幹部職工到縣疾控中心食堂入伙就餐,縣紀委的45人到附近的縣農機站食堂交錢吃午餐……
  小小一頓飯,折射出的正是長沙縣清廉簡樸的“家風”。縣紀委、縣委督查室、縣作風辦等單位,每周確定一個主題開展一次明查暗訪,所有明查暗訪情況通過媒體全縣通報。目前,違規職務消費和公款大吃大喝、超標配公車及公車私用、超標辦公用房、超標公務接待等群眾最關註的專項整治任務,已基本在長沙縣絕跡。
  從燃汽油到燒“板油”,看健康生活之風
  最近,看到長沙縣住建局局長謝德求的人有一個感覺:老謝瘦了、更精神了。謝德求說,因為這段時間自己經常騎自行車跑工地、項目部。今年來,該局採購了35輛執法自行車,倡導全局健康出行,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上門服務,既環保又鍛煉身體。職工們風趣地說,我們這是由燃汽油變成了燒“板油”。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長沙縣的黨員幹部發現,自己的吃喝應酬少了,陪伴家人多了;打牌賭錢少了,讀書思考多了;無聊生事的少了,文藝活動多了……
  這段時間,前來長沙縣文廣局咨詢、預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上門放映的人絡繹不絕。
  長沙縣開設了“板倉書院”國學教育陣地,先後邀請著名作家閻真、何頓,知名學者楊雨、胡遂、胡海義、顏炳罡等,講授國學經典導讀、人文素養、哲學智慧參悟等,還面向社會招募感興趣的聽眾,建立起板倉書院讀書會,通過QQ群定期推介好書、好文章,充分調動了廣大幹部群眾學國學、讀國學的熱情,在全縣形成一股學習熱潮。
  此外,該縣還精心打造了“星沙講堂”、“理論沙龍”、“假日講堂”等學習品牌,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授課,內容涉及時事政策、兩型生活、傳統醫學、大眾藝術等多個方面,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讓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有興趣、充電有平臺。
  從硬化路到“生態路”,看求真務實之風
  近日,長沙縣交通局局長劉義紅以一名普通群工隊員的身份,走進湘龍街道湘峰村,與村民嘮起了家常。
  知道劉義紅的身份後,不少村民提出了硬化村組公路的要求。劉義紅把村組的道路著實全部走了一圈,並認真查看路基、路面、邊溝、排水等情況。經測量,該村共有30餘公里組級公路未硬化。要想將水泥路修到家家戶戶門口,耗費巨大,不太現實,如何滿足村民的出行需求呢?經過反覆調研和科學論證,縣交通局提出了一個三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修建生態公路。
  什麼是生態公路?劉義紅介紹,這是一種非常適合鄉村出行的道路,通過在泥土路中摻雜片石、鵝卵石,可以保證道路的強度,滿足行人和小流量車輛的方便出行;道路建設不使用水泥、混凝土、瀝青,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排水通暢;而且它的造價只有水泥路的1/6。今年,縣政府將投入500萬元修建農村生態路100公里。
  作為享譽已久的中部第一縣,早在2011年,長沙縣就成為全省首個財政收入破百億元的縣;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長沙縣已完成財政總收入107.24億元,首次在半年度就突破了百億大關。然而在工作實際中,長沙縣從不貪大求洋、大手大腳,而是秉持求真務實的原則,堅持將80%以上的新增財力用於民生。
  春風化雨潤心田,情到深處堅冰融。長沙縣幹部作風的轉變和提升,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感到了滿意,也促進了全縣各項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今年1到5月份,長沙縣完成工業總產值847.7億元,增長1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87.4億元,同比增長29.2%。
  ■短評
  破與立
  周雲武
  破“四風”不易,立新風更難。
  破之不易,是因為不論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還是奢靡之風,由來已久,頗為頑固,在有些幹部身上甚至成了習慣。習慣是有股勢力的,所謂習慣勢力,要一下子改過來,不容易。
  立之更難,難在觀念,難在行動。觀念是靈魂深處的東西,要在靈魂深處把舊習慣的意識清洗乾凈,讓新風尚的思想完全占領,是一件很難的事。而且不僅要樹思想意識,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更難!
  破的過程,也就是立的形成。舊的不破,新的難立。其實,立的上演,也是破的謝幕。新風不立,不占領陣地,舊風即使破了,也會死灰復燃。只有把新風立起來,舊的“四風”才破得迅速,破得乾凈,破得徹底。
  長沙縣之所以能把新風立起來,首要的是他們在破的時候,就有立的意識。立什麼?怎麼立?既有明確的目標,更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讓老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作風有形,風過留痕;幹部受益,群眾歡迎。
  長沙縣破“四風”立新風的實踐,再次詮釋了破與立的辯證法。  (原標題:清風撲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35jpli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